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出处:《春山三朅来 其三》
唐 · 李涉
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
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
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
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
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期隐居山中的野客,深知世人往往忽视眼前的真实,而过于关注耳边的流言。诗中反映出一个普通百姓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复杂情感。
"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这两句通过描写山中的药材生长旺盛,而人们往往在脚边却未能发现,暗示了现实中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忽视。
接下来的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则直接点出了这种社会现象,即人们更容易相信传闻而不是自己的眼睛所见。
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在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这两句中得到了展现。诗人隐居山中已经三十年,他的家人远在他乡,甚至他的孩子都能理解社会上的等级和角色分配,这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接受。
最后两句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描述了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和人们急于求取,但往往会因此而发生误解和冲突。同时,诗人提到“韩康旧姓名”,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的怀念或是对认同感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野生活与都市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个人命运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