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
出处:《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宋 · 黄庭坚
瘿民见我亦悠悠,瘿木累累满道周。
飞舄已随王令化,真龙宁为叶公留。
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
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
飞舄已随王令化,真龙宁为叶公留。
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
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瘿民:形容因疾病或畸形而脖子上长有肿瘤的人。悠悠:形容心情不定或思绪纷乱。
瘿木:指因病或虫害而形成的树瘤。
飞舄:古代神话中仙人的鞋子,这里象征仙人。
王令化: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王令,这里表示超脱世俗。
真龙:比喻有德行或才能的人。
叶公:楚国大夫,以好龙闻名,但并非真心爱龙,这里讽刺假意追求。
洗耳:典故,指许由拒绝做官,用耳洗去听政的污垢。
箕山:古代隐士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洛浦:洛河之滨,常用来指代优美的水边环境。
有分:命中注定,指宿命安排。
藏舟:隐藏船只,象征逃避现实。
翻译
瘿民见到我也心神不宁,道路上满是瘤状的瘿木。那飞舞的仙鞋已经随王令仙去,真正的龙又怎会为叶公所滞留。
我无法像许由那样洗耳不闻尘世,暂且在洛水之滨吹笙游乐。
舍弃旧物追求新生,这是命中注定,只让人疑惑,何处藏舟以避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通过对瘿木和神话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人生选择。首句“瘿民见我亦悠悠”,以瘿木比喻世事沧桑,人情冷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然。次句“瘿木累累满道周”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和人生的坎坷。
“飞舄已随王令化,真龙宁为叶公留”运用典故,暗示自己不愿像王令那样被世俗所困,也不愿像叶公那样仅停留于表面的欣赏,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然而,“未能洗耳箕山去”表明诗人并未完全放弃尘世,仍有犹豫和留恋。
“且复吹笙洛浦游”则描绘出诗人暂时放下忧虑,在洛水边尽情游玩,享受音乐与自然的乐趣。最后一句“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表达了诗人对新旧更替、人生变迁的理解,认为这是命中注定,暗示自己将顺应时势,寻找新的归宿。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