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
出处:《高桥舟中二首 其一》
宋 · 吴潜
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看农畴。
十分田有九分辟,今岁人无去岁忧。
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
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
十分田有九分辟,今岁人无去岁忧。
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
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
注释
小队:指代队伍。旌旗:旗帜。
西郭头:西郊。
笋舆:竹轿。
农畴:农田。
十分田:全部田地。
九分辟:九成被开垦。
今岁:今年。
去岁忧:去年的忧虑。
贴水:靠近水面。
新秧头:新生的秧苗。
起:生长。
宿麦:熟麦子。
颔都收:大部分已收割。
天怜:上天怜悯。
老子:对百姓的尊称。
民瘼:百姓的疾苦。
赐与:赐予。
丰年:丰收的年景。
待求:等待祈求。
翻译
在西郊的队伍旗帜下,乘坐竹轿缓步欣赏农田。田地里十分之九已被开垦,今年人们没有去年的忧虑。
靠近水面的新秧苗即将破土而出,连天的麦穗已基本收割完毕。
上天怜悯我等百姓疾苦,赐予我们丰年的丰收无需祈求。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春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赞美。开篇“小队旌旗西郭头”,设定了一幅军队巡视田野的画面,以此突出农事的重要性。“笋舆缓步看农畴”则表明了诗人细致观察田间情景,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十分田有九分辟”,形象地描绘出了耕种的勤劳成果,这里的“十分田”暗示着土地被充分利用,而“九分辟”则显示出丰收的景象。紧接着,“今岁人无去岁忧”,表达了人们在丰年中没有饥荒之忧,反映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状态。
接下来的“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生动地描绘了春季农作物的成长与秋季果实的丰硕。这里,“新秧头”象征着新的生命力,而“宿麦颔都收”则展示了收获的喜悦。
结尾部分“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诗人将自然界的恩赐归功于上天,并对勤劳的人们表示赞赏。这里,“天怜老子”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而“赐与丰年不待求”则强调了勤劳与自然恩泽共同造就的美好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地貌描写和深切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景,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勤劳人民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