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出处:《赠李徵君大寿》
隋末唐初 · 王绩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注释
孔淳:人名,指孔淳,历史人物。散骑:古代官职名,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
陆昶:人名,指陆昶,历史人物。
中郎:古代官职名,属郎中令,负责宫廷宿卫。
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代指平民装束。
九徵:多次的征召,泛指朝廷多次征召人才。
十辟:多次被征辟,形容声名显赫。
绮季:古代贤人,此处用以比喻贤能的人。
严光:东汉隐士,曾隐居不仕,此处喻指隐士。
灞陵:地名,汉文帝陵墓,也是古地名,此处指隐居之地。
磻溪:地名,古代隐士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此处指隐居之地。
兰英:兰草,此处指兰草花,可用于酿酒。
竹实:竹子的果实,古人认为是仙人的食物。
涧松:生长在山谷中的松树。
管宁:东汉末年人,以高洁著称,与华歆、邴原并称为辽东三杰。
王霸:此处可能是指王霸之治,寓意盛世。
披裘:披着皮裘,形容穿着华丽,此处有自豪之意。
盛唐:唐朝的鼎盛时期。
翻译
孔淳辞去了散骑的官职,陆昶也告别了中郎的职位。脱下朝服结束朝廷生涯,匆忙拄杖离开官场。
乘车返回赵郡,乘船前往武昌。
朝廷的征召书不断,名声更加显赫。
副君迎接像绮季一样的贤人,天子送别严光般的隐士。
在灞陵的幽静小径近在咫尺,磻溪的隐居之路漫长。
编织蓬草作为居所,绩草制成衣物。
在会稽砍柴为生,在兰陵售卖药材。
只研读道德之书,倡导农业和桑蚕。
有深藏心事的朋友,历来崇尚谦让如王。
前年拒绝丰厚的俸禄,今年返回寒冷的故乡。
书籍横放在石架上,没有毛毡坐在土床上。
兰草仍可酿酒,竹实原本无粮。
涧边的松树在寒冷中更显挺拔,山中的菊花在秋风中独自飘香。
管宁保留着祭祀的礼仪,王霸重视朝廷的规章。
离去吧,让我们一同离去,披着裘衣在盛唐的繁华中骄傲。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绩《赠李徵君大寿》。从内容来看,诗人借古代隐逸之风,托物言志,抒写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生活理想。
诗的开篇“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通过历史上的隐逸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接下来的“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则描绘了一种急于辞官归隐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写出了诗人的归隐之路,通过行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喜爱。紧接着的“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则是对自己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可能是在写某种离别的情景,而“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归隐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一种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后面的“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简单生活和自给自足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则是诗人在归隐后,对于学问和教育的态度。最后,“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隐逸生活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传统文化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