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纶乃是第一手,下者乃取支崩摧
胸中深博布河汉,舌底霹雳降霆雷。
先天溯流得绝派,大物不敢藏胚胎。
回薄一气在笼络,奇神怪魃生愁哀。
十年缚屋苍崖隈,脱帻掷去一笑咍。
刺史惊呼失匕箸,遮道自挽封章回。
先生闭门壁愈坚,高风一日兴浇颓。
矫然轻世岂我事,此学施用真难哉。
行止在天不在我,风动水涌如挽推。
嗣皇继圣登禹稷,岂有此士遗蒿莱。
二年劳公湖上行,看鹅酌酒春风台。
手摩婴雏斧贪猾,蛟鳄半束角与腮。
古人读易元用易,羲文秘妙今寒灰。
汉儒妖异陷荒阔,但与瞽史相喧豗。
子云晚出造根极,后生蜉撼轻嘲诙。
安乐老翁独稽首,玄钥直付先生开。
向来绪言见编简,去去勋业看崔嵬。
弥纶乃是第一手,下者乃取支崩摧。
宾阁顾予若嗟异,赠语愧乏珠琼瑰。
眼看飞帆不得去,天涯逐食嗟徘徊。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由词人李流谦所作,名为《送张汉州赴召》。诗中描述了对一位知识分子、学者出身的官员张汉州赴朝廷诏书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其学识和才华的赞誉。
首先,“诏书挥翰日边来,蜀有巨儒星杓魁”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张汉州被朝廷召见的喜悦,并用“蜀有巨儒星杓魁”来形容张汉州的学问和才华,如同璀璨之星,闪耀着光芒。
接着,“胸中深博布河汉,舌底霹雳降霆雷”写出了张汉州在学术上的渊博知识和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才华,其言谈举止如同天空中的霹雳一般震撼人心。
“先天溯流得绝派,大物不敢藏胚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张汉州学问传承和他不畏艰险、敢于直言的品格的赞美,认为他的学问是从古至今的传统中汲取而来的绝妙之流,而他又是个勇于直面问题,不躲藏自己见解的大才子。
“回薄一气在笼络,奇神怪魃生愁哀”则描绘了张汉州虽然身处世俗纷争,但他的精神依旧不为外界所困扰,保持着超脱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这种态度的赞叹和同情。
“十年缚屋苍崖隈,脱帻掷去一笑咍”描述了张汉州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如今却轻松地摆脱了这些束缚,一笑而去的豁达态度。
后文中的“刺史惊呼失匕箸,遮道自挽封章回”则写出了张汉州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待世事的态度,他如同史书中记载的伟人一般令人敬仰,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清高。
“先生闭门壁愈坚,高风一日兴浇颓”则表达了诗人对张汉州学问深邃、品格高洁的赞美,他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以其不世出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影响着后人。
“矫然轻世岂我事,此学施用真难哉”两句则是诗人对张汉州超脱世俗、重视学问的态度表示赞同,并感叹这种追求在现实中是多么不易实现。
“行止在天不在我,风动水涌如挽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张汉州这种学问和品格的敬仰,他认为这样的才子与世俗无关,其行踪和影响力如同天地间不可预测的风云。
“嗣皇继圣登禹稷,岂有此士遗蒿莱”则是对张汉州学问传承的赞誉,将他比作古代的圣人,如同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
诗的下半部分继续描述了张汉州的才华和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送别之情。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张汉州学识、品行以及其对待世界的态度的深刻认识和无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