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乎邹子,子今真见虎山矣,虎山烟月竟何似
秋风秋月几度来,风月关心旧游处。
穹窿欲尽湖山开,落日闪闪青烟来。
虎山桥头山色闇,明月迟我犹徘徊。
凭桥东望遮山立,明月正向遮山出。
遮山遮月不遮光,陆离宝气初离室。
须臾山尖露半弯,突兀捧出黄金盘。
四山苍然一水白,玉刻桥梁银作栏。
吁嗟乎张生昔年与汝桥上行,虎山十年月再明。
同游几人复谁在,乡月照我空多情。
吁嗟乎邹子,子今真见虎山矣,虎山烟月竟何似。
当年画出虎山时,桥上之人吾与汝。
子兮子兮奈此良夜何,矶头夜深风露多。
游人欲归残酒醒,试听中流踏月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虎山踏月的情景,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灵岩脚下斜桥路”,点明了地点,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一路横拖山水去”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山水仿佛被拖拽着前行,营造了一种动态的美感。接下来的几句“秋风秋月几度来,风月关心旧游处”,将季节的变换与个人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穹窿欲尽湖山开,落日闪闪青烟来”描绘了夕阳西下,湖山渐显的景象,通过“欲尽”和“闪闪”等词,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层次感。紧接着,“虎山桥头山色闇,明月迟我犹徘徊”则将视线转向夜晚,通过“闇”字描绘山色的暗淡,反衬出明月的明亮,同时“迟我犹徘徊”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留恋之情。
“凭桥东望遮山立,明月正向遮山出”进一步描绘了月升的过程,通过“遮山立”和“遮山出”的对比,展现了月光逐渐照亮山峦的动态美。“遮山遮月不遮光,陆离宝气初离室”则以“宝气”比喻月光,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华美。
“须臾山尖露半弯,突兀捧出黄金盘”通过“半弯”和“黄金盘”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升起的瞬间,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下来,“四山苍然一水白,玉刻桥梁银作栏”则将视角拉回地面,描绘了山色与水面的对比,以及桥梁的精美,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最后,“吁嗟乎张生昔年与汝桥上行,虎山十年月再明”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游几人复谁在,乡月照我空多情”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吁嗟乎邹子,子今真见虎山矣,虎山烟月竟何似”则是对友人见到虎山景象的期待和询问,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