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与胜谈千古事,不知拨尽一炉红
出处:《和王才臣》
宋 · 杨万里
新诗不但不饶侬,便恐阴何立下风。
每与胜谈千古事,不知拨尽一炉红。
生儿底巧翁何恨,得子销愁我未穷。
剩欲苛留老三径,念渠何罪亦山中。
每与胜谈千古事,不知拨尽一炉红。
生儿底巧翁何恨,得子销愁我未穷。
剩欲苛留老三径,念渠何罪亦山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新诗:指新的诗歌风格。饶:宽容。
立下风:在某种风气中立足。
胜谈:精彩的谈论。
千古事:长久以来的历史故事。
一炉红:炉火的炽热。
底巧:非常聪明。
销愁:消除忧愁。
未穷:没有尽头,持续不断。
苛留:强行保留。
老三径:指隐居的生活。
渠:他(指儿子)。
何罪:有什么过错。
山中:山林之中。
翻译
新诗的风格并不宽容于我,甚至担心它会在阴柔之风中失去立足之地。每次与人谈论那些千古流传的故事,我都忘了拨弄炉火的红热。
生育了聪明的儿子,老人并无遗憾,而我得到儿子却并未消除忧愁。
我只想在晚年保留一些田园生活,但想想他并无过错,也应让他在山林中自由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王才臣之间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深厚。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也流露出个人生活中对子女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一种规划。
"新诗不但不饶侬,便恐阴何立下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新诗时对于传统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并担忧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在文学史上立足。
"每与胜谈千古事,不知拨尽一炉红。" 这里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王才臣(胜是对朋友的尊称)之间关于历史事件的深入讨论,他们如同拨动炭火一般,对过往的辉煌和暗淡都充满了热情。
"生儿底巧翁何恨,得子销愁我未穷。"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子女的期待,希望有聪明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理想,即使自己还没有感到绝望。
"剩欲苛留老三径,念渠何罪亦山中。"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晚年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一生是否有过错,而渠、何可能指的是某种错误或遗憾,诗人希望能在山中得到解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