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骸岂久坚牢者,两曜宁逃薄蚀哉
出处:《二月八日二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百骸岂久坚牢者,两曜宁逃薄蚀哉。
有玉斧脩圆复阙,无金篦刮膜难开。
坐跏趺榻尘慵扫,手校雠书记不来。
辜负持螯把杯兴,暮年十日九清斋。
有玉斧脩圆复阙,无金篦刮膜难开。
坐跏趺榻尘慵扫,手校雠书记不来。
辜负持螯把杯兴,暮年十日九清斋。
注释
百骸:人的身体。坚牢:坚固。
两曜:太阳和月亮。
薄蚀:月食。
玉斧:比喻明亮的眼睛或美好的事物。
脩圆:修整得圆润。
阙:缺失,这里指月亮被遮掩。
金篦:古代用来刮眼翳的工具。
跏趺:佛教中盘腿打坐。
榻:床榻。
慵扫:懒得清扫。
校雠:校对书籍。
书记:书信。
持螯把杯:举螯饮酒。
十日九清斋:几乎每天都在斋戒。
翻译
人的身体怎能长久坚固不变呢,太阳和月亮又怎会逃避被月食的命运呢。有如用玉斧修整的圆月重现,但无法用金篦刮净眼睛的污垢使其明亮。
我坐在榻上,懒得清理灰尘,不再等待书信的到来。
错过了举螯饮酒的乐趣,晚年时几乎每天都在斋戒中度过。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书房图景。在这片刻的宁静中,时光仿佛凝固了。"百骸岂久坚牢者,两曜宁逃薄蚀哉"一句,通过对比骨骼和日月的坚持与消逝,表达了时间流逝无常,但知识的追求却是恒久不变的。
"有玉斧脩圆复阙,无金篦刮膜难开"两句,则描写诗人在书房中研读古籍,用心至深。玉斧比喻精湛的学问,而金篦则象征着平庸的技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学识来自于深入浅出的理解和领悟。
"坐跏趺榻尘慵扫,手校雠书记不来"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沉浸在书海中的状态。即便是尘埃积累也懒得去扫,手中拿着笔却又难以落下批注,这些细节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专注。
最后两句"辜负持螯把杯兴,暮年十日九清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未尽之事的反思以及对于未来岁月中的自我约束。"辜负"二字承载着一份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悔恨,而"暮年十日九清斋"则展现出诗人在晚年依旧保持着十天九次的斋戒,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净化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生命中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