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行行至江浒,欲渡津无梁全文

行行至江浒,欲渡津无梁

明 · 金幼孜
楚平席僣伪,任邪斥忠良。
伍奢既就烹,子胥遂奔亡。
出疆适吴会,追者何太忙。
行行至江浒,欲渡津无梁
邂逅得渔父,哀穷济以航。
感此脱危厄,解剑聊为偿。
父也义不受,长揖增慨慷。
嗟彼寰中人,结交布周行。
刎颈誓莫逆,笑谈出肝肠。
一朝婴祸患,变情非故常。
父也谅非旧,急难恤劻勷。
利害等丝发,万金一毫芒。
高风振颓俗,百世仰馀光。
夫子尚志节,抚图不能忘。
写之置座隅,怀古意何长。
斯人不可见,三复涕沾裳。

鉴赏

这首诗通过楚国历史典故,如伍子胥出逃、渔父相救等,展现了忠诚与背叛、友情与利益之间的冲突与抉择。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坚守道义、重视友情的赞美。

诗中描绘了伍子胥在逃亡途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偶然遇到渔父的帮助,从而得以脱险。渔父的义举不仅救了伍子胥一命,也体现了人间的温暖和正义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赞扬了渔父的高尚品德,并以此反观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行为选择。

接着,诗人感慨于世态炎凉,友情在利益面前可能变得脆弱。他指出,在危难时刻,人们往往难以保持原有的承诺和情感,而渔父的义举则成为了一种道德的标杆,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坚守道义和友情。

最后,诗人将这段故事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将其作为座右铭,时常回顾,以此激励自己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尽管现实中可能无法再见到像渔父这样的人物,但诗人通过反复吟诵这段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道德力量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借鉴和反思,探讨了人性、道德与社会关系的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风气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