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
治世崇儒术,胶庠寓属临。
自从驰羽檄,谁复念青衿。
贤守来南纪,宏规肇泮林。
飞翚开讲庑,鼓箧拂书蟫。
采藻绣江水,仰高都峤岑。
潜消戎马气,初习雅歌音。
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
栽培成楚梓,追琢见南金。
常衮闽风变,文翁蜀化深。
愿言游学者,勉副育材心。
自从驰羽檄,谁复念青衿。
贤守来南纪,宏规肇泮林。
飞翚开讲庑,鼓箧拂书蟫。
采藻绣江水,仰高都峤岑。
潜消戎马气,初习雅歌音。
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
栽培成楚梓,追琢见南金。
常衮闽风变,文翁蜀化深。
愿言游学者,勉副育材心。
鉴赏
此诗颂扬了在动荡时期,州县长官仍不忘教育,重建学校,招揽学生,使读书声不绝于耳的举措。诗人以“育材”命名新建的讲堂,表达了对这种重视教育行为的赞赏与钦佩。
首句“治世崇儒术”,点明在太平盛世,崇尚儒家学说。接着“胶庠寓属临”,描述了学校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自从驰羽檄,谁复念青衿”,指出在战乱时期,人们不再关注教育,学子们的学习环境受到破坏。
转折处,“贤守来南纪,宏规肇泮林”,赞扬了州县长官的到来,他们重建学校,恢复教育。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学校的新貌:“飞翚开讲庑,鼓箧拂书蟫”,展现了学校建筑的雄伟和学习氛围的浓厚。“采藻绣江水,仰高都峤岑”,以生动的比喻赞美了学生们的勤奋和学校的地理位置优越。“潜消戎马气,初习雅歌音”,说明了教育的力量,它能平息战争的气氛,引导人们学习优雅的音乐。
后半部分,“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引用古代教育家的事迹,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栽培成楚梓,追琢见南金”,比喻通过教育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常衮闽风变,文翁蜀化深”,赞扬了教育改革的影响深远。“愿言游学者,勉副育材心”,寄语求学者要努力学习,不负培育之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教育在动荡时期依然得到重视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州县长官积极作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