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看逝水奔流易,忍见飞云出岫多
出处:《题沈参戎风木图》
明 · 叶春及
百岁光阴隙里过,悠悠天地竟如何。
惊看逝水奔流易,忍见飞云出岫多。
漫说千钟酬罔极,谁怜三釜叹蹉跎。
悬知大孝终身慕,愁绝为君赋蓼莪。
惊看逝水奔流易,忍见飞云出岫多。
漫说千钟酬罔极,谁怜三釜叹蹉跎。
悬知大孝终身慕,愁绝为君赋蓼莪。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描绘了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开篇“百岁光阴隙里过”,以“隙”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如同沙漏中的细沙,一瞬即逝。接着,“悠悠天地竟如何”,将个体生命置于广阔无垠的宇宙背景之下,引发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深思。
“惊看逝水奔流易,忍见飞云出岫多。”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喻示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流水不息,云卷云舒,都在提醒人们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诗人的情感在这两句中显得尤为复杂,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有对生命过程的深刻体悟。
“漫说千钟酬罔极,谁怜三釜叹蹉跎。”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千钟(古代容量单位,借指大量财物)与三釜(古代炊具,此处借指生活琐事),分别代表了追求物质财富与日常生活的平凡,诗人似乎在说,这些都难以满足内心的真正需求,反而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悬知大孝终身慕,愁绝为君赋蓼莪。”诗人将个人情感聚焦于“大孝”,表达了对孝道的崇敬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蓼莪》是《诗经》中的一篇哀歌,常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也流露出因无法尽孝而产生的深切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自然、人生价值和亲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