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出处:《松风亭四首 其三》
宋 · 曾几
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注释
客:来访者。茅宇:简陋的小屋。
松风:松树间的风。
亭:亭子。
十八公:可能是地名或人名。
梁:房屋的横梁。
栋:房屋的支柱。
深且雄:坚固且雄伟。
斤斧:斧头。
帡幪:庇护,保护。
翻译
有一位访客路过我的简陋小屋,我们煮着茶,享受着松林间的清风。他问我那亭子究竟在哪里,我笑着指向了十八公(可能是指一个地标或者人名)。
你看这梁和栋,既坚固又雄伟,
何必要用斧头砍削,自然就能形成庇护和保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松风亭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幅清雅的场景:有位访客来到诗人的茅屋,两人一同煮茶,享受着松林间的凉风。他们谈论起附近的亭子,客人询问亭子的位置,诗人幽默地指向了不远处的“十八公”。接着,诗人以梁和栋为例,强调自然之物的稳固与雄伟,指出无需人工斧凿,自然就能形成庇护之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恬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工雕琢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