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
出处:《紫阳庵观丁野鹤真身》
明 · 王立道
客本山中人,还向山中息。
伐毛沧海上,煮石清溪侧。
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
此身亦非我,去来偶相值。
丹砂误时人,空复鍊形质。
山房夜不扃,孤猿啸寒月。
伐毛沧海上,煮石清溪侧。
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
此身亦非我,去来偶相值。
丹砂误时人,空复鍊形质。
山房夜不扃,孤猿啸寒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紫阳庵观丁野鹤真身》描绘了一位山中隐士的生活与修炼场景。首句“客本山中人,还向山中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向往,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接下来的“伐毛沧海上,煮石清溪侧”展现了其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的艰苦,通过采药炼丹来寻求精神上的提升。
“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鹤胎和蝉蜕比喻修炼过程中的脱胎换骨,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此身亦非我,去来偶相值”进一步强调了主体与肉体的分离,认为真正的自我超越了世俗的存在。“丹砂误时人,空复鍊形质”则揭示了修炼者对于丹药追求的反思,认为单纯追求形体的修炼可能偏离了真正意义的道。
最后两句“山房夜不扃,孤猿啸寒月”描绘出山中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以孤猿的啸声衬托出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深融入。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较强,借丁野鹤的形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