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出处:《洛中三首 其三》
唐 · 司空图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注释
燕巢空后:燕子离开后的景象,象征孤独。鸳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常寓意夫妻或情侣。
不忍薰:不愿意再用香料熏被,表达内心的哀伤。
薄命:命运不好,指人生遭遇不幸。
敢辞:岂敢拒绝,这里有无奈接受的意思。
长滴泪:长时间地流泪,形容悲伤。
倡家:古代指歌女或妓女。
未必肯留君:不一定愿意长期留住你,暗示关系的不确定。
翻译
燕子离巢后还有谁相伴,鸳鸯被闲置不再用香薰。命运悲惨岂敢常流泪,倡家(妓女)或许不会长久留住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愁与孤寂的生活状态。首句"燕巢空后谁相伴",意指燕子归巢之后,自己变得无人陪伴,显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此处“燕巢”常用以喻宅院或家庭,而“空后”则传达了居所内空虚无人的情景。
接着"鸳被缝来不忍薰"一句,更进一步透露出诗人心中对温暖家庭的渴望和留恋。"鸳被"指的是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常用以象征夫妻之情或家庭的温馨。而“缝来”则是指缝补,被动词使用暗示了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形;“不忍薰”则表达了对这种温暖生活的眷恋与不舍。
第三句"薄命敢辞长滴泪",诗人以"薄命"自称,显示出一种自我轻视和无奈。"辞"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告别,二是指流泪。"长滴泪"则形容了诗人的哀愁之情,是对失去温暖生活的深切感慨。
最后一句"倡家未必肯留君",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助和悲观的情绪。"倡家"指的是妻子或家庭,而“未必肯留”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是否能够维系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