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出处:《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
宋 · 章甫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注释
奇怪:奇异的现象。炽然:旺盛燃烧的样子。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神专注、入定的状态。
法筵:佛法讲堂。
眉毛在:比喻智慧或见解犹存。
食轮:佛教中的饮食仪式。
僧伽叶:僧人的袈裟,此处象征佛法。
真经:指佛法中的重要经典。
琅函:古代贵重书籍的封套。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翻译
深夜的钟山显现出奇异景象,火焰熊熊照亮了三昧之境。佛法讲堂中的众弟子无需惊慌,宝公保留下了他的智慧印记。
随着饮食仪式的进行,佛法也随之流转,楼阁金碧辉煌相互映照。
浩渺的大千世界中经卷难寻,真正的佛法藏在僧伽叶中。
如来的教诲真实无虚,其中有一部名为‘第一’的真经。
珍贵的琅函宝藏无法尽数收纳,若是遇到知音,请揭示出来。
鉴赏
这首宋诗名为《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作者是章甫。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法刚的化士在钟山深夜遭遇奇异之事,他身上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但并未惊动佛法讲堂中的龙象弟子们,暗示他的佛法修为深厚。他以奇特的方式传递佛法,通过“食轮”和“法轮”的比喻,表达经文的流转与楼台金碧交相辉映的场景。
诗人强调佛法深藏于僧伽叶中,暗示经典并非寻常可得,而是需要智慧去寻找和领悟。他提到如来的言语真实无伪,特别提到了一部名为“第一真经”的重要文献,这部经书珍贵无比,即使是琅函宝藏也无法完全包容。最后,诗人呼吁有缘人如果遇到这部真经,应当珍视并传扬开来。
整首诗以神秘而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佛法的奥秘与传承,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