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上堂慈母笑,岂知行李尚天涯
出处:《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二》
宋 · 朱熹
竹舆傲兀听呕哑,合眼归心已到家。
游子上堂慈母笑,岂知行李尚天涯。
游子上堂慈母笑,岂知行李尚天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内心却早已归家的情境。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游子对家的深深思念与渴望。
首句“竹舆傲兀听呕哑”,以“竹舆”象征游子在外的孤独与艰难旅程,通过“傲兀”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游子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听呕哑”则暗示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与挑战,但即使如此,游子的心依然坚定,保持着对家的向往。
次句“合眼归心已到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合眼”这一动作,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相连,表达了游子在精神上已经回到了家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安宁。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归心”,体现了诗人对亲情与家园的深刻情感寄托。
后两句“游子上堂慈母笑,岂知行李尚天涯”,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当游子终于回到家中,面对慈爱的母亲,内心的喜悦与释然溢于言表。然而,诗人巧妙地在此设置了一个转折,指出游子虽然人已归家,但心中那份对远方的牵挂与思念,却如同行李一般,始终伴随着他,无法完全放下。这种既归又未尽的复杂情感,更加深了读者对游子内心世界的理解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家的深切思念与渴望,以及回归后的复杂心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