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香终日成痴绝,不著此亭如香何
出处:《爱香亭》
宋 · 叶茵
有君子兮居沧波,芝兰之室未足多。
为香终日成痴绝,不著此亭如香何。
光风霁月荡心目,幸甚吴侬沾剩馥。
兹时消得为衣裳,对翁更把离骚读。
为香终日成痴绝,不著此亭如香何。
光风霁月荡心目,幸甚吴侬沾剩馥。
兹时消得为衣裳,对翁更把离骚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沧波:江边,形容水色苍茫。
芝兰之室:比喻贤士居所,有高雅之气。
痴绝:极度沉迷。
光风霁月:形容天气晴朗,月光明亮。
吴侬:江南人,这里指当地居民。
剩馥:残留的香气。
消得:足以,能够。
离骚:屈原的长诗,象征着古代的文化和理想。
翻译
有一位君子居住在江边,像芝兰的居室还不算太多。他整天沉浸于香气中,近乎痴迷,如果不在这亭子里散发香气,又怎能体现呢?
清风明月洗涤着心灵,我感到非常幸运,能闻到江南的余香。
此刻,这些香气足以制成衣物,面对老翁,我还会吟诵《离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爱香亭》,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她内心世界的细腻与深邃。
“有君子兮居沧波,芝兰之室未足多。”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居住在沧波之上的君子,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芝兰,这些美好的东西即使很多也还是不够。这里的“君子”可能指的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物或是自己,而“芝兰”则象征着高洁和芬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香终日成痴绝,不著此亭如香何。”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对于香气的喜爱,她整天沉浸在香气中,达到一种痴迷绝倒的地步。如果不亲自来到这个充满香气的亭子里,又怎能体会到这种香气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呢?
“光风霁月荡心目,幸甚吴侬沾剩馥。” 这两句诗中,“光风霁月”形容的是清新明亮的环境,而“荡心目”则是说这种环境能洗涤心灵。“幸甚”表达了作者的幸运和满足,吴侬(一种香草)沾上了剩余的香气,这里的“馥”字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深情。
“兹时消得为衣裳,对翁更把离骚读。”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将这美好的时光转化为自己的装饰,可能是比喻地将这份感受内化于心。而“对翁”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心中与某位心灵相通的人交流,而“更把离骚读”则是在说即使面临离别,也会不断翻阅、回味那份美好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香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