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籴连拖漕,入朵天兵颐
出处:《姑胥行》
宋 · 蔡襄
香泾无故流,胥台有馀基。
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
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
天蟹须食稻,未拯吴人饥。
于今十一贡,贫甚吴王时。
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
雨旸适小变,数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
平籴连拖漕,入朵天兵颐。
囷窌不夕储,势若偷生为。
长虑且后顾,荀卿有良规。
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
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
天蟹须食稻,未拯吴人饥。
于今十一贡,贫甚吴王时。
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
雨旸适小变,数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
平籴连拖漕,入朵天兵颐。
囷窌不夕储,势若偷生为。
长虑且后顾,荀卿有良规。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姑胥行》,通过对香泾水流淌和胥台遗迹的描绘,诗人寓言历史,讲述了吴国兴衰的故事。首句“香泾无故流,胥台有馀基”以自然景象起笔,暗示历史的流转与遗迹的存在。接着提到太伯的仁德开启吴地风气,与夫差好战形成对比,后者因贪求战功导致民生困苦。
诗人指出夫差时期虽然富强,但未能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而如今吴国虽依旧进贡,却远不如昔日富裕。苏州作为古都,土地肥沃,但雨水失调导致粮食短缺,百姓生活艰难。诗人感慨“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揭示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失当,百姓为了微薄的福利,却要承受官府的剥削。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讽刺了官吏的贪婪,而“平籴连拖漕,入朵天兵颐”则揭露了官府通过强制征税来充实军备,使得仓储空虚,人民生活如履薄冰。最后,诗人引用荀卿的思想,呼吁要有长远考虑和公正治理,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姑胥之地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寓言性地批评了统治者的短视和百姓的苦难,体现了蔡襄关注民生、倡导公正的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