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傍有井清且甘,一酌端能洗骄吝
出处:《次韵濮十太尉题禹穴》
宋 · 王十朋
寰瀛三十六名郡,越在东南雄四镇。
宛委周回三百里,草木山川有光润。
秦山鉴水蕴秀异,人物风流夸汉晋。
传闻禹穴自太史,好古无人若为问。
杖屦飘然寻洞天,照眼千岩若攒刃。
细看盘石心愈疑,遐想丹书气犹振。
禹贡无传岂其阙,遁甲所书何足训。
彝伦叙自九畴锡,水土平繇五行顺。
洛书六十有五字,王业巍巍此途进。
八卷飞沉天与泉,兹说荒唐理难信。
吾侪去古恨大远,企首难窥禹墙仞。
穴傍有井清且甘,一酌端能洗骄吝。
宛委周回三百里,草木山川有光润。
秦山鉴水蕴秀异,人物风流夸汉晋。
传闻禹穴自太史,好古无人若为问。
杖屦飘然寻洞天,照眼千岩若攒刃。
细看盘石心愈疑,遐想丹书气犹振。
禹贡无传岂其阙,遁甲所书何足训。
彝伦叙自九畴锡,水土平繇五行顺。
洛书六十有五字,王业巍巍此途进。
八卷飞沉天与泉,兹说荒唐理难信。
吾侪去古恨大远,企首难窥禹墙仞。
穴傍有井清且甘,一酌端能洗骄吝。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次韵濮十太尉题禹穴》。诗中描绘了对禹穴这一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之地的想象与赞美。
诗开篇即以“寰瀛三十六名郡,越在东南雄四镇”点出禹穴位于东南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接着,“宛委周回三百里,草木山川有光润”描绘了禹穴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生机。秦山鉴水的秀异与人物风流的汉晋时代相映成趣,体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闻禹穴自太史,好古无人若为问”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敬仰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渴望。诗人亲自前往探寻,用“杖屦飘然寻洞天,照眼千岩若攒刃”形容其壮丽景象,仿佛千岩万壑如同锋利的刀刃,令人震撼。
“细看盘石心愈疑,遐想丹书气犹振”则展示了诗人深入观察后的思考与感悟,似乎在探寻古老传说背后的真相。禹贡无传,遁甲所书不足为训,诗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又不放弃探索。
“彝伦叙自九畴锡,水土平繇五行顺”提到古代治国之道与自然法则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洛书六十有五字,象征着王业的崇高与进步之路。
“八卷飞沉天与泉,兹说荒唐理难信”表达了对某些传说的质疑,认为它们可能过于夸张或难以证实。最后,“吾侪去古恨大远,企首难窥禹墙仞”感叹于与古代距离之遥远,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结尾“穴傍有井清且甘,一酌端能洗骄吝”以简练的语言,寓意深长地表达了通过汲取古代智慧,可以洗涤内心的骄傲与吝啬,达到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传说的赞美与探索,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反思,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