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
宋 · 陈文蔚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
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
何人实经始,閟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
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
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
先生适剖竹,按图重歔欷。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
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肥。
学子共栖集,相与咏而归。
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
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
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
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
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
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
何人实经始,閟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
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
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
先生适剖竹,按图重歔欷。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
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肥。
学子共栖集,相与咏而归。
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
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
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
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
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
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注释
紫阳翁:指道教紫阳真人张伯端。幽微:深奥微妙的道理。
遗迹:前贤留下的痕迹或遗迹。
经始:开始建设或规划。
閟藏:隐藏的宝藏。
剖竹:古代官员就职的仪式。
遗址:古代建筑或文化遗迹。
咳唾:比喻言辞、教诲。
洞中友:可能指隐居山洞的朋友。
山薇:山上的野菜,象征简朴生活。
翻译
尊敬的紫阳翁,喜好深入研究微妙之理。前代贤者留下痕迹,所到之处都显现其智慧。
庐山千年屹立,遇见白鹿之事也罕见。
谁真正开始建设,隐藏的宝藏揭示了天道。
临溪的读书台,隐约可见钓鱼的礁石。
圣朝开始增添光彩,山水因此生辉。
百年间丛林茂盛,猛兽出没,人烟稀少。
无论是士绅还是农夫,如今都少见。
古今变迁,山川不变其是非。
先生恰巧来到,对照地图感慨万分。
砍荆棘寻得古迹,山涧环绕,群山环抱。
购置田地建学堂,岂为隐居求安逸。
学子聚集一堂,诵读诗书后归去。
继承圣人的学问,言辞如珠玉落下。
真理忽然清晰展现,鱼鸟欢腾飞翔。
我遗憾相遇太迟,只能在讲席上寄托敬仰。
瞻仰遗像,泪水沾湿衣襟。
有幸遇到当今的领导者,见识高远,令人钦佩。
他的风范如光风霁月,期望能接近圣贤。
时机合适时,学生们佩戴着弦和韦(古代学童的束发工具),共同研讨。
超脱世俗的聚会,遵循规范,喜悦无违。
流连忘返,夜晚留宿山中。
回忆起过去的游历,仿佛又置身于泗水和沂水之间。
更何况洞中的朋友,正志向坚定地前进。
永远忘却尘世的味道,来此山中采薇以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对白鹿洞书院及其先师紫阳翁(周敦颐)的敬仰和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紫阳翁深爱幽静、追求学问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他对庐山白鹿洞遗迹的感慨。诗人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感叹其历史变迁,从古代的隐居读书之地到如今成为教育中心,先生的遗志得以发扬光大。他表达了对李梦开教授的敬意,并表示自己在先生祠堂聆听讲学,深受启发,决心遵循先生的教诲,提升自我,忘却世俗,追求圣贤之道。最后,诗人流连忘返,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学人氛围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学术传承的坚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对教育和学术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