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五百应如在,徐市三千竟不归
出处:《和峻伯蓬莱阁六绝》
明 · 王世贞
万乘秋风屈布衣,沧桑今古定谁非。
田横五百应如在,徐市三千竟不归。
田横五百应如在,徐市三千竟不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和峻伯蓬莱阁六绝(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句“万乘秋风屈布衣”,以“万乘”形容帝王的尊贵,而“秋风”则暗示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此处“屈布衣”指屈原,一个平民出身却因才华卓著而受到君主重视的人物。这一句通过对比帝王与平民,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虽身份卑微却拥有卓越才能之人的敬仰之情。
次句“沧桑今古定谁非”,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变迁与评价的不确定性。这句话意味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田横五百应如在”,引用了田横的故事。田横是战国末期齐国的贵族,秦灭六国后,他率领五百人坚守孤岛,拒绝投降。此句表达了对田横及其追随者忠诚与勇气的赞颂,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个人的信念与坚持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最后一句“徐市三千竟不归”,则借用了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徐福是秦始皇派遣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传说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最终未归。这里通过徐福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为了追求理想或信念而远行,但最终未能实现目标的人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中那些未被完全理解或解释的现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世贞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