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剑上忠臣血未乾,沛公已向函关入全文

剑上忠臣血未乾,沛公已向函关入

出处:《秦家行
唐 · 无名氏
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气。
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
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
剑上忠臣血未乾,沛公已向函关入

拼音版原文

huìbèifēiguāngzhàotiānjiǔtiānliètúnyuān
guǐshēngshēngyuànzhàogāo

gōnghuājìnlèi
huòxiāoqiángzhīshūcuīzhùchángchéng

jiànshàngzhōngchénxuèwèigānpèigōngxiànghánguān

注释

彗孛:彗星和孛星,古人常认为是不祥之兆。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这里形容极高或天堂。
瓦裂:形容天象异常,有灾难降临之意。
冤气:冤屈或不平之气形成的氛围。
鬼哭:比喻极度的悲痛或不祥的预兆。
赵高:秦朝末年权臣,以奸诈著称。
宫花:宫中的花朵,代指宫廷。
扶苏:秦始皇长子,被赵高陷害致死,此处代表忠良被害。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不知戢:不知道停止或制止,戢:收敛、停止。
羽书:古代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长城:这里特指加强防御的措施。
剑上忠臣血:比喻忠臣被杀,血迹未干。
沛公:刘邦,汉高祖,起兵前为沛县亭长,故称沛公。
函关:即函谷关,古代军事要地,常指进入关中地区的门户。

翻译

彗星和孛星的光芒照亮天地,仿佛天界瓦片裂开充满冤屈之气。
鬼魂哭泣声声怨恨着赵高,宫殿里的花朵似乎也滴下了扶苏的泪水。
灾祸从内部兴起却不知制止,紧急的军书催促着加快修筑长城。
忠诚大臣的鲜血还未干涸在剑上,刘邦已经向着函谷关进发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秦朝暴政的批判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开篇“彗孛飞光照天地”一句,以彗星(彗星古时认为是凶兆)比喻秦朝末年的动荡不安,彗孛飞光象征着灾难降临,照耀天地则表明其影响之广泛。

“九天瓦裂屯冤气”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似乎也为民众的怨恨而破碎。这里的“九天”指的是最高的天界,而“瓦裂”则是比喻,表达了民间对秦朝暴政的强烈不满和悲愤。

“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这两句,直接点出了秦朝末年政治腐败和残酷。赵高是秦二世时的权臣,以残忍著称,他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无数冤魂之哭。同时,“宫花”象征着皇家,而“滴尽扶苏泪”则暗示了秦二世对功臣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时被囚禁)的不仁。

“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这两句,继续批判了秦朝的暴政。萧墙本是防止敌人之物,但这里却成为灾难的象征,表明秦朝末年政治的混乱和危机。而“羽书”则指的是紧急的诏令,“催筑长城急”则反映了秦始皇在位时为了防御匈奴,不断加强边疆防御工程,民工死伤无数。

“剑上忠臣血未乾,沛公已向函关入”这两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抗暴政英雄的赞美。前半句中的“剑上忠臣血未乾”暗示着在反秦斗争中牺牲的忠诚之士,他们的鲜血尚未干涸,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牺牲。而后半句中的“沛公已向函关入”,则是指刘邦(即汉高祖)领导的起义军队已经开始行动,向函谷关进发,这里暗示着历史的转折点,即秦朝末年的动荡将要被推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既批判了暴政,也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美,展示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