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陜古时惟召伯,三城今旦有张公
十年郢里追陪后,百二秦关保障中。
分陜古时惟召伯,三城今旦有张公。
云霓疏自忧天切,鸿雁诗偏悯旱工。
岂为土龙方致雨,将无铜雀解鸣风。
即丘东海俱名族,建业长安总旧宫。
无那新秋圆月色,一尊西笑向谁同。
分陜古时惟召伯,三城今旦有张公。
云霓疏自忧天切,鸿雁诗偏悯旱工。
岂为土龙方致雨,将无铜雀解鸣风。
即丘东海俱名族,建业长安总旧宫。
无那新秋圆月色,一尊西笑向谁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余与竹溪王大中丞为郢中之别余十二年矣公抚关右值旱魃为虐公竭力祛之民渐回菜色辱遣使问存怃然有怀遂成一律时闰六月之望也》。全诗以深情的笔触,回顾了诗人与友人王大中丞在郢中的别离,以及王大中丞在关右地区治理期间,面对旱灾,不遗余力地救助百姓的情景。
首联“十年郢里追陪后,百二秦关保障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郢中相聚的时光,以及友人后来在秦地的任职和对地方的保护。颔联“分陕古时惟召伯,三城今旦有张公”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古代的贤臣召伯,表达了对友人治理才能的赞誉。
颈联“云霓疏自忧天切,鸿雁诗偏悯旱工”通过自然景象和诗歌的比喻,展现了友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尾联“岂为土龙方致雨,将无铜雀解鸣风”则以神话故事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治理效果的肯定和对其品德的赞美。
最后,“即丘东海俱名族,建业长安总旧宫。无那新秋圆月色,一尊西笑向谁同”两句,既是对友人身份和过往成就的回顾,也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其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对友人政绩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