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精《洪范》理,力将《大雅》振
出处:《赠朝鲜进士金山泉》
清 · 李璋煜
我闻都平壤,郭外山嶙峋。
上有胥余墓,礼义牖斯民。
八条虽半佚,人悫俗则淳。
谁与绵道续,圃隐超等伦。
微言尊洛闽,后进排王陈。
臣节炳河岳,圣庑陪明禋。
惜哉历星纪,著录多沈沦。
渊源一回溯,君独追音尘。
日本衒秘笈,绮丽不足珍。
研精《洪范》理,力将《大雅》振。
所期更努力,朴学传其人。
上有胥余墓,礼义牖斯民。
八条虽半佚,人悫俗则淳。
谁与绵道续,圃隐超等伦。
微言尊洛闽,后进排王陈。
臣节炳河岳,圣庑陪明禋。
惜哉历星纪,著录多沈沦。
渊源一回溯,君独追音尘。
日本衒秘笈,绮丽不足珍。
研精《洪范》理,力将《大雅》振。
所期更努力,朴学传其人。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李璋煜赠予朝鲜进士金山泉的第二首作品,表达了对朝鲜文化的敬意和对其学术追求的赞赏。诗中提到平壤城郭外的山势险峻,引出胥余墓,象征着礼仪教化对百姓的影响。尽管古代典籍有所遗失,但人民诚实淳朴,显示出良好的风尚。诗中赞誉了金山泉在传承学问方面超越常人,推崇他尊崇洛阳和闽地的文化传统,同时批评了后辈学者中某些人的不足。
诗人强调金山泉对经典如《洪范》的深入研究,以及他振兴《大雅》的决心,期待他能继续努力,将朴实的学问传承下去。最后惋惜于历史记载的流失,但对金山泉追寻学术根源的行为表示赞赏。整首诗以赞美和鼓励为主,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异国学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