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出处:《赠草堂宗密上人》
唐 · 白居易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吾师:我的老师。道与佛相应:遵循道家和佛教的教义。
念念无为:时刻保持无为而治的心态。
口藏:口述传播。
十二部:指佛教的经典分类。
心台:比喻内心的纯净境地。
照耀:照亮。
百千灯:象征众多的智慧。
尽离文字:完全不依赖文字。
非中道:不是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的正道。
长住虚空:常处于空无的状态。
小乘:佛教中相对于大乘的小规模修行方式。
少有人知:很少有人了解。
菩萨行:菩萨的修行和慈悲行为。
世间:人间。
重高僧:重视高僧的地位和声望。
翻译
我的老师遵循道与佛的教诲,心中常常无所作为,一切行为都符合佛法。他口诵佛经十二部,内心如明台照亮无数智慧之灯。
完全脱离文字并非中正之道,长久停留在空无之中只是小乘佛法的境界。
很少有人理解菩萨的修行,世人只看重高僧的名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草堂宗密上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融入了佛教思想,探讨的是禅宗与佛法的关系,以及对修行者境界的描绘。
"吾师道与佛相应"表明诗人的老师(即草堂宗密上人)所弘扬的是与佛教教义相合的道理。"念念无为法法能"则强调了心之所念,皆是自然而然,不执着于任何形式或方法。
接下来的两句"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描绘的是修行者通过口头传授佛教经典(即十二部经),内心却如同无数光芒照亮,寓意深厚。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表达了对超越世间文字束缚的追求,以及对于达到更高层次的佛法境界的向往。这里的“小乘”指的是相对较低层次的修行。
最后两句"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则揭示了菩萨(即大乘修行者的境界)难以为世人所理解,大多数人只关注表象上的高深禅师,而非真正的菩萨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示了白居易对于佛教、特别是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世间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