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全文

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

出处:《移柳
宋 · 王安石
移柳当门何啻五,穿松作径适成三。
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

拼音版原文

liǔdāngménchì穿chuānsōngzuòjìngshìchéngsān

línliúxīngháinéngyuānmínghuòwèicán

注释

移柳:移动柳树。
当门:挡在门前。
何啻:岂止,超过。
五:五个来回。
穿松:穿过松树。
作径:开辟小径。
适成:恰好形成。
三:三条。
临流:面对流水。
遇兴:遇到兴致。
能赋:能够吟诗作赋。
自比:把自己比作。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或未惭:或许也不感到惭愧。

翻译

移植柳树挡在门前,不止五个来回
穿过松林开辟小径,恰好形成三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情怀。

"移柳当门何啻五,穿松作径适成三" 这两句通过具体动作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移柳" 和 "穿松" 都是对自然景物进行改造,以达到自己隐居所需的行为。"何啻五" 和 "适成三" 则可能暗示着一份简约而不失整齐的生活态度。

"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临流遇兴" 表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灵感涌动,而 "还能赋" 则显示出他对自己文笔仍旧有信心。"自比渊明或未惭" 中,"渊明" 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隐逸嵇康(嵇康字渊明),诗人将自己与这位高洁的古代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文学抱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