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出处:《久雨而雪》
宋 · 王炎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两港:两个港口。水:水流。
争长:争相竞争谁更长。
四山:四周的山。
云:云雾。
未归:尚未消散。
忽闻:忽然听到。
雷虺虺:雷声轰鸣。
翻见:转眼看见。
雪霏霏:雪花飘落。
蜡屐:用蜡制成的木屐,古代老人常穿。
老难出:年迈的人难以出门。
竹炉:竹制的小火炉。
共围:围着取暖。
金乌:古人对太阳的称呼。
无恙:安然无恙。
何事:为什么。
隐:隐藏。
明晖:明亮的光辉。
翻译
两个港口的水竞相流淌,四周的山峦云雾缭绕未散。忽然听到雷声轰鸣,转眼间又见到雪花纷飞。
年迈的人难以再穿蜡屐出门,又有谁能围着竹炉取暖呢?
金乌(太阳)是否安好,为何隐藏起明亮的光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水乡画面,两岸相对的水流似乎在进行着永恒的争斗,而四周的山峦上笼罩着不散的云雾,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突然间,天空传来了雷声,一转眼间,原本阴沉的天气竟然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变化,表现了自然界不可预测的神秘力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蜡屐,即古代一种冬日取暖的器具,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得这种取暖工具也变得难以使用。竹炉则是供暖用的工具,但在这样的寂寞之中,却无人与诗人共同围坐。这两句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最后两句诗,则引出了太阳(古代常以“金乌”指称太阳),在阴霾的天气下变得模糊不清。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位看不见面的太阳,它是否无恙,或者有什么事情导致它隐藏起来,不再现出明亮的面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孤独与寂寞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久雨之后终于迎来雪花,但内心依旧感到寒冷和孤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