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璧采璘诚可格,代庖越俎数徒充
宋 · 陈邕
春丁逢上日方中,涓吉修诚荐泮宫。
奠璧采璘诚可格,代庖越俎数徒充。
八音合奏东南少,一道相传今古同。
我辈因文须识本,浴沂好咏舞雩风。
奠璧采璘诚可格,代庖越俎数徒充。
八音合奏东南少,一道相传今古同。
我辈因文须识本,浴沂好咏舞雩风。
注释
春丁:春天的雨水。方中:正午。
涓吉:洁净吉祥。
泮宫:古代学府,此处指学校。
奠璧:祭祀时放置玉璧。
越俎:超越职责,此处指代庖者主持祭祀。
八音:中国古代的八种乐器。
东南少:可能指人才或某种文化在东南地区的稀少。
识本:理解事物的根本。
浴沂:孔子带领弟子们在沂水边洗澡,象征学习与修身。
舞雩风:舞雩台上的风,象征教化与自然的和谐。
翻译
春天时节恰好是正午时分,涓滴之水诚意献祭泮宫。洁净的玉璧和美玉献上,真诚足以感动天地,代替主祭虽多有不妥。
八音齐鸣,但东南之地显得略显稀少,一种传统自古至今始终如一。
我们这些读书人应当明白根本,就像在沂水边沐浴后吟咏,在舞雩台上感受风的吹拂。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时节,诗人陈邕在泮宫(古代学校或教育机构)参与祭祀活动的情景。"春丁逢上日方中",点明了时令和仪式进行的时间——春分这一天,阳光正午。诗人以虔诚之心,"涓吉修诚荐泮宫",表达对知识与文化的敬意。
"奠璧采璘诚可格",描述了祭典中的庄重仪式,用玉璧和美玉象征纯洁与尊贵,希望通过这些礼仪达到感化人心的效果。"代庖越俎数徒充",则暗示自己虽然身份不高,但能参与如此重要之事,感到荣幸且责任重大。
"八音合奏东南少,一道相传今古同",赞美了音乐和谐,传统教育的精神代代相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核心价值不变。最后,诗人强调读书人应明白文字的根本意义,"我辈因文须识本",并鼓励大家如孔子弟子般,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浴沂好咏舞雩风",寓教于乐,体现了儒家的教育理念。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学术追求的热情,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教育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