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故常在,重来年漫更
宋 · 赵蕃
渡江不待饷,胜士约三行。
梦境故常在,重来年漫更。
又成春雾扫,何日野田耕。
要向思公问,灯明香缕横。
梦境故常在,重来年漫更。
又成春雾扫,何日野田耕。
要向思公问,灯明香缕横。
注释
渡江:过江。待:等待。
饷:补给。
胜士:优秀的人。
约:大约。
三行:一行接一行。
梦境:过去的回忆或梦境。
故常:常常。
在:存在。
重来:再次。
年:年份。
漫更:没有改变。
又成:再次成为。
春雾:春天的雾气。
扫:清除。
何日:何时。
野田:田野。
耕:耕种。
要向:想要向。
思公:尊敬的先生。
问:询问。
灯明:灯火明亮。
香缕横:香烟缭绕。
翻译
渡过长江无需等待补给,优秀的士卒排列成三行前进。过去的梦境常常浮现,再次来访新的一年似乎并无不同。
春天的雾气被清扫干净,何时才能在田野间耕作。
想要向您询问,您的灯还亮着,香烟缭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描绘了他与友人周十三丈、马三丈一同渡江的情景。首句"渡江不待饷"表现了他们行程紧凑,无需等待补给,显示出他们的急切和豪迈。"胜士约三行"则强调了同行者都是才情出众的人,他们结伴而行,意气风发。
次句"梦境故常在,重来年漫更"暗示了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时光流转,美好的记忆依然如梦般常在,每年重游都有新的感慨。"又成春雾扫"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雾气朦胧,如同洗净了冬日的沉闷,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诗意。
尾联"何日野田耕,要向思公问"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思公"的敬仰,希望能有机会向他请教。最后以"灯明香缕横"收束,画面温馨宁静,寓意着友情与知识的交流在灯火阑珊处继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