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明 · 王绂
瑶花已三白,腊戍当兹晨。
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腊日时节,田间农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作为朝廷官员,虽未亲耕却能共享国家之福的感慨。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皇恩的感激。
首句“瑶花已三白”,以“瑶花”比喻雪花,点明了腊日的节气特征,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腊戍当兹晨”,描述了此时正是腊月的早晨,天气寒冷而充满节日的氛围。
接着,“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写出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与喜悦,他们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格外高兴。这种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体现了农耕文化中的朴素哲学。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表明一年的劳作已经结束,人们在欢庆之余,也通过饮酒的方式,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体现了和谐的社会关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这里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百姓对国家赋税政策的满意,如同古代圣君尧的治国理念,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最后,“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诗人自谦自己并非亲自耕作之人,但能够侍奉在皇帝身边,享受国家的恩泽,内心感到既惭愧又庆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实际贡献,但并未受到责备,这都是因为皇上的宽厚仁慈。全诗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大夫对国家、对皇恩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