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宋 · 苏轼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注释
溪堂:溪边的小堂。修竹林:茂密的竹林。
高人:高尚的人。
避世:避开尘世。
隐几:倚着几案。
颓:虚弱。
瘖:哑。
茅茨:简陋的房屋。
上古:古代。
冠盖:官场的华丽。
晓梦:清晨的梦境。
秋怀:秋天的心情。
解带:放松。
携衾:带上被子。
行人绝:不见行人。
暮霭:暮色。
绿毛叟:传说中的仙人。
扣户:敲门。
抽簪:取下发簪。
翻译
仍然遗憾溪边小堂太浅,还要穿过茂密的竹林。高尚的人不惧怕猛虎,已经无意于避开尘世。
倚着几案像病人般虚弱,沉默不语仿佛哑了一般。
我向往简朴的生活,如同古人,对如今的繁华不再留恋。
清晨的梦境中被猿猴唤醒,秋天的思绪伴随着鸟儿的吟唱。
暂时前来放松一下,多次离去又想带上被子。
湖面上不见行人的踪影,台阶前暮色渐深。
应该能遇到那位绿毛仙翁,夜晚敲门时取下他的发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超脱尘俗的心境。诗中“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和对理想居所的追求。"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孤独。"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表明诗人对于古代隐逸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超然。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共处,而“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则是诗人对于旅行生活的随遇而安态度。"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
最后,“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两句通过对隐居者的形容,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赞美,以及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