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老人不自料,亦藏一饼誇精妙
出处:《法一以余所赠墨为不佳》
宋 · 晁冲之
上人好事世莫当,罗列四宝如文房。
广交往往得奇物,有墨尺度如圭长。
秋麋折角胶与力,春麝入脐煤生香。
已将雪覆轻罗帕,更令花映红纱囊。
草堂老人不自料,亦藏一饼誇精妙。
自言和璧持赠君,反为燕石遭讥诮。
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
君不见当年诸李数不到廷宽,只今赐墨无老潘。
广交往往得奇物,有墨尺度如圭长。
秋麋折角胶与力,春麝入脐煤生香。
已将雪覆轻罗帕,更令花映红纱囊。
草堂老人不自料,亦藏一饼誇精妙。
自言和璧持赠君,反为燕石遭讥诮。
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
君不见当年诸李数不到廷宽,只今赐墨无老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人:品德高尚的人。好事:喜好珍贵的事物。
罗列:排列。
四宝: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得:获得。
奇物:稀罕物品。
尺度:尺寸。
圭长:古代计量单位,形容长直。
秋麋:秋季的鹿。
胶:制墨用的胶。
春麝:春天的麝香。
煤生香:指麝香自然产生香气。
轻罗帕:轻薄的丝质手帕。
花映:花朵映衬。
草堂老人:隐居的老人。
一饼:一块墨。
和璧:和氏璧,古代名贵的玉。
燕石:普通石头,比喻假冒之物。
诸李:众多姓李的才子。
廷宽:唐代书法家李廷珪。
老潘:潘岳,古代擅长书法的官员。
翻译
高人喜好世间少有,如文房四宝般排列有序。广泛交往常常能得珍奇之物,有墨的尺子犹如圭尺般修长。
秋天鹿角折断用来制胶,春日麝香入脐散发香气。
已将雪花覆盖轻薄罗帕,又让花朵映衬红色纱囊。
草堂老者未料自己也有佳品,藏有一饼墨夸赞其精妙。
他自称这墨如和氏璧般珍贵,却被人误作燕石受嘲笑。
哎,世间万物哪能尽善尽美,古今技艺高低怎能划一。
你没看到当年众多李姓才子都不及廷宽,如今赐墨唯有老潘无人能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书法、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珍视和对艺术工巧的追求。开篇“上人好事世莫当”表明高僧喜欢的事情在俗世中难以遇到,而“罗列四宝如文房”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物品被精心摆放在书房之中的情景。
接着,“广交往往得奇物,有墨尺度如圭长”表明通过广泛的交游可以获得珍贵的物品,其中提到的“有墨”可能是指墨汁,形容其质地纯净而细长,如同古代的圭玉一样珍贵。
“秋麋折角胶与力,春麝入脐煤生香”则分别形象地描述了制笔时所用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制墨时对材料的精心挑选和熬制过程,使得墨香扑鼻。
诗人随后描绘了自己作为“草堂老人”的角色,虽然不自信自己的技艺,但仍然珍藏了一块上好的砚台,并自诩其工艺之精妙。然而,当他将自己珍视的和璧赠送给别人的时候,却反遭到批评。
最后,“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品质高下难以一概而论的叹息。而“君不见当年诸李数不到廷宽,只今赐墨无老潘”则是通过对比古代书法大家如李北海、李阳冰等人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今已难寻觅,反观今日却有大量好的墨汁流传,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和珍视程度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