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霁月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
出处:《次宣州太守韵 其一》
宋 · 林宗放
双旌迎晓指林庐,五马逢辰政得舆。
西掖旧裁天子诏,名山今睹帝王书。
胸中霁月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
衮职还须补天手,徵黄那复更踌躇。
西掖旧裁天子诏,名山今睹帝王书。
胸中霁月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
衮职还须补天手,徵黄那复更踌躇。
注释
双旌:两面旗帜。晓:清晨。
林庐:树林中的居所。
五马:五匹骏马。
辰:辰时,吉祥时刻。
政得舆:政治上得宜,适合出行。
西掖:西宫,古代朝廷官署。
天子诏:皇帝的诏书。
帝王书:帝王的手迹。
胸中霁月:胸襟开阔如晴朗的月亮。
何明甚:多么明亮。
笔底清风:笔下的文风如清风。
穆如:宁静祥和。
衮职:显赫的职位,这里指帝王职责。
补天手:比喻有才能的人,能解决重大问题。
徵黄: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踌躇:犹豫。
翻译
双旌在晨光中指向林庐,五匹骏马拉着车迎接辰时的吉兆。在西宫曾裁剪天子的诏书,如今名山有幸目睹帝王的手迹。
胸中如晴空皓月般明亮,笔下流淌的文风更是清雅宁静。
担任重任还需像补天之手,怎能再对黄帝的使命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宗放所作的《次宣州太守韵(其一)》。诗中描绘了早晨迎接官员的场景,以“双旌”和“五马”象征着显赫的地位和吉祥的时刻。诗人提到“西掖旧裁天子诏”,暗示了宣州太守曾参与起草皇帝的诏令,显示出其在朝廷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赞美宣州太守的文采如同“名山帝王书”,意即他的书法高雅,如同古代帝王的手迹。
“胸中霁月”形容人的胸怀坦荡如明月,而“笔底清风”则赞美其文笔清新自然,犹如清风拂过。诗人鼓励太守继续发挥这种才华,“衮职还须补天手”,意味着他应继续以卓越的能力履行职责。最后,诗人以“徵黄那复更踌躇”表达对太守无须犹豫、勇往直前的期许,寓意其在新的职务上无需过多的顾虑,应当果断前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宣州太守的才情与责任感,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鼓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