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故山藤枕外,雨泉风竹送笙竽
出处:《病中遣怀三首》
明 · 苏葵
几年慵事子公书,世事何裨七尺躯。
有梦忽然随海鹤,不才徒尔笑黔驴。
十年旅食狐裘老,一夜归心鹤发初。
不道故山藤枕外,雨泉风竹送笙竽。
有梦忽然随海鹤,不才徒尔笑黔驴。
十年旅食狐裘老,一夜归心鹤发初。
不道故山藤枕外,雨泉风竹送笙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在病中所作的《病中遣怀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几年慵事子公书”,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年懒散的生活,没有专心于学问或事业,暗示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接着,“世事何裨七尺躯”一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即世间的事物是否真的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和改变。
“有梦忽然随海鹤,不才徒尔笑黔驴。”这两句通过梦境的比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海鹤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黔驴则可能代表了诗人自谦的自我评价,暗示了他虽有追求但可能难以实现。
“十年旅食狐裘老,一夜归心鹤发初。”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的漂泊生活到年老时渴望回归的内心变化。狐裘老,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一夜归心,表达了对故乡和安定生活的向往,鹤发初,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乡而生出的白发。
最后,“不道故山藤枕外,雨泉风竹送笙竽。”诗人想象自己在故乡的山中,听着雨声、泉水、风吹竹林的声音,仿佛有音乐相伴,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远离尘嚣的意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和平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理想与现实、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