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全文

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

出处:《有所叹五首 其四
宋 · 张耒
蝎能毒人不能死,人能捕蝎残其类。
世人意恶蝎为虐,人蝎相残竟谁至。
不参彼已怨一方,自古诗人以为刺。
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

翻译

蝎子虽有毒却不会致人死亡,人类能捕捉蝎子并伤害同类。
世人厌恶蝎子的凶猛,但人与蝎子互相残杀,究竟谁更残忍。
人们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只怪罪蝎子,自古诗人都以此为讽刺对象。
我怀疑是人类的残酷让蝎子感到羞耻,哪有空闲去计较蝎子的罪过。

注释

蝎:一种节肢动物,有毒刺。
毒:有毒的。
残:伤害。
类:同类。
虐:凶猛、残忍。
竟:竟然。
彼已:他人或彼方。
怨:责怪。
一方:自己或某一方。
刺:讽刺、批评。
酷:极端、过分。
羞:羞耻。
暇:空闲。
区区:微不足道。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类对昆虫的态度。诗人通过蝎与人的关系来反映出一个哲理:尽管蝎能够伤害人,但它并不能致人死命;而人类却能捕捉蝎,并且残害它们。这不仅揭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生物的控制欲望,也表现出了人类对这些小生命的残酷行为。

诗中“世人意恶蝎为虐,人蝎相残竟谁至”两句,指出的是人们普遍地憎恨蝎,并且在这种憎恨之下,对其进行报复和伤害,而这种循环的相互伤害并无尽头。这里,“意恶”二字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这些小生物的排斥与恐惧。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不参彼已怨一方,自古诗人以为刺。”这两句暗示着,这种憎恨和伤害可能源于单方面的误解或者偏见,而不是全面的理解。这里,“不参”意味着没有公正地审视双方的情况,只是片面地指责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偏激态度的批评。

最后两句“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人类的道德立场。诗人质疑,在人类对于蝎的残忍行为面前,是否还有资格去评论和审判蝎的过错。这不仅是对昆虫的宽容,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类自身道德高下的一种自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蝎与人的关系,引发了对于自然界生物权益、人类道德责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伦理批判的关注。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