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
出处:《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宋 · 梅尧臣
旧居苕溪上,久客咸阳东。
归来得虎符,驰马向巴中。
歌将听巴人,舞欲教渝童。
况尝善秦声,乐彼渝人风。
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
行当继其美,贡葛勿匆匆。
归来得虎符,驰马向巴中。
歌将听巴人,舞欲教渝童。
况尝善秦声,乐彼渝人风。
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
行当继其美,贡葛勿匆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苕溪:古代河流名。久客:长期客居。
咸阳东:古地名,指长安东边。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
巴中:今四川地区。
巴人:古代巴蜀地区的居民。
渝童:渝地的孩子们。
秦声:秦地的音乐。
忠州白使君:指某位在忠州任职的官员。
竹枝辞:一种民歌体裁。
继其美:继承并发扬美好的传统。
贡葛:可能指地方特产或进贡之物。
勿匆匆:不要急于求成。
翻译
我曾居住在苕溪边,长久客居在咸阳东边。如今返回,得到虎符在手,骑马疾驰直奔巴中。
我要唱起巴人的歌,教渝地的孩子们舞蹈。
更何况我熟悉秦地的音乐,喜爱渝人的风俗。
忠州的白使君,他的竹枝词写得很精妙。
我将继承他的美好传统,贡葛之事不必急急忙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诗中,诗人回忆起自己早年在苕溪的旧居,感叹久居他乡的漂泊后,张子野得到虎符(象征军事权力)被任命为渝州屯田知事。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祝贺,并期待他在渝州能融入当地文化,特别是欣赏和传承巴人的歌舞与秦地的音乐,尤其是白使君擅长的竹枝词。最后,诗人鼓励张子野要慢慢推行美好的政绩,而非匆忙行事。
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体现了对友人异地任职的关怀以及对地方文化的尊重。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友人离京赴任,融入地方风情的图景,展现了送别诗常见的温情与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