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宋 · 李之仪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惠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点明了诗人曾经到过惠山,并且心已经寄托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之中。接着,“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两句,诗人用“淹留”形容长时间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情莫蛰”则是情感无法沉寂,依然热烈;“怅望”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身疑翔”则形象地描绘出人在思绪中飞翔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憧憬。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游览过程中,灵感涌现,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古殿逢灯光”则可能是指在古老的殿堂中遇到了灯光,象征着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照耀。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与艺术的美好之中,耳朵仿佛能听懂孤独的旋律,心灵被清新的香气拂过,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对美好体验的难以忘怀,预示着未来再次踏上旅程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