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知春欲去,春亦不能为花虑
出处:《山花落》
明 · 郭之奇
空山亦自花,花落倍堪嗟。
春风何太迷,不忍春光天一涯。
花知春欲去,春亦不能为花虑。
一片从风一片留,留向空山有春处。
春风何太迷,不忍春光天一涯。
花知春欲去,春亦不能为花虑。
一片从风一片留,留向空山有春处。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山花落》。诗中描绘了山间花落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感慨。
首句“空山亦自花”,以“空山”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点明“自花”,暗示山间自有其生机与美丽,不因为空旷而失去色彩。次句“花落倍堪嗟”,直接表达了对花落的感慨,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但每一次的凋零都让人感到惋惜和感叹。
“春风何太迷,不忍春光天一涯。”这两句通过春风的视角,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不舍和眷恋。春风似乎也感受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不愿看到春光在天地间消失,流露出一种深情与哀愁。
“花知春欲去,春亦不能为花虑。”这里将花与春赋予了人的情感,花知道春天即将离去,而春天却无法为花的未来担忧。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现象更加富有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感染力。
最后两句“一片从风一片留,留向空山有春处。”描绘了花落的不同命运,有的随风飘散,有的则留在了空山之中。即使是在空山深处,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暗示着生命与美好不会因为一时的消逝而完全消失,总有新的希望与生机在等待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花落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