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累岂妻孥,生羡金门羽衣客
白云先生去何从,烟霞高人继其踪。
两朝恩光照岩穴,映墙竹柏清阴同。
高人已注丹台籍,白云子孙食不给。
人生有累岂妻孥,生羡金门羽衣客。
两朝恩光照岩穴,映墙竹柏清阴同。
高人已注丹台籍,白云子孙食不给。
人生有累岂妻孥,生羡金门羽衣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白云先生及其家族的生活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白云先生去何从,烟霞高人继其踪”两句,以一个问题开始,引起读者的好奇,同时也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意境,白云先生像是随风而逝,留下一串神秘的足迹,而那个被称为“烟霞高人”的人物则是继承了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两朝恩光照岩穴,映墙竹柏清阴同”表达了白云先生所居之地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还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两朝恩光”暗示了这座岩穴或庵宇曾经受过皇家的恩惠,而这种恩惠又以一种超越时间的光辉形式存在,照亮了这个地方,同时也映照出了竹和柏树的清幽之美。
然而,诗人在“高人已注丹台籍,白云子孙食不给”这两句中流露出一丝忧虑。尽管那个所谓的“高人”已经登记了他的道教修行,但白云先生的后代却面临着生计问题,反映出隐逸生活的艰辛和现实的压力。
最后,“人生有累岂妻孥,生羡金门羽衣客”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牵绊的感慨,以及对于那些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金门”(皇宫)附近,穿着华丽服饰的人的羡慕。这里的“累”指的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岂妻孥”则是这些责任的具体体现。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使是隐逸之人,也很难完全摆脱这些世俗的牵绊。
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先生及其后代生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与世俗、自然与历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