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毋欺惟暗室,圣门所乐只灵台
出处:《题王立斋矩轩记后》
宋 · 金履祥
以矩名轩义已谐,方方寻丈自恢恢。
勿侵四壁藩篱限,不费一天风日来。
学者毋欺惟暗室,圣门所乐只灵台。
盍朋但读立斋记,谁谓颜居曰陋哉。
勿侵四壁藩篱限,不费一天风日来。
学者毋欺惟暗室,圣门所乐只灵台。
盍朋但读立斋记,谁谓颜居曰陋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矩名轩:书房命名。义已谐:深具含义。
方方:四方。
寻丈:丈室。
恢恢:宽敞。
勿侵:不要触碰。
四壁藩篱:四周的界限。
一天风日:日月。
来:光临。
学者:求学之人。
欺:欺诈。
暗室:暗处。
圣门:圣贤之门。
灵台:内心的纯净。
盍朋:何不与朋友。
读立斋记:阅读斋堂的记述。
颜居:颜回的居所。
陋:简陋。
翻译
书房命名深具含义,四方丈室宽敞又恢宏。不要触碰四周的界限,无需耗费日月就能光临。
求学之人切勿在暗处欺诈,圣贤之门向往的是内心的纯净。
只需阅读斋堂的记述,谁能说颜回的居所简陋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对好友王立斋建造的矩轩的赞扬和寄寓。诗人以"矩"为轩命名,寓意规矩方圆,表达了对主人品德的肯定,认为轩虽不大,但格局开阔,不拘泥于形式,强调其内在的宽敞与深远。矩轩四壁无妨学问深造,无需外界干扰,犹如学者在暗室中修身养性,诚实不欺。同时,诗人提到圣人之门看重的是内心的纯净,而非外在的华丽,而立斋的斋室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灵台"一词,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心世界,这里指立斋的心灵空间清明如台。诗人鼓励朋友们阅读斋记,感受其中的智慧与精神,从而质疑那些认为简朴住所即为鄙陋的看法。最后,诗人以"颜居陋"典故,反问谁能否认立斋的居所因主人的高尚品格而显得不凡,表达了对王立斋的敬佩和对矩轩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体现了金履祥对道德修养和简朴生活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