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横吴淞江,烟波渺四望
出处:《送梁伯赐归括苍三首 其一》
宋 · 刘宰
怒风驾海潮,钱塘天下壮。
岷山浚源委,东下极奔放。
中横吴淞江,烟波渺四望。
归欤太史笔,偃蹇九霄上。
岷山浚源委,东下极奔放。
中横吴淞江,烟波渺四望。
归欤太史笔,偃蹇九霄上。
翻译
狂风驾驭着海潮,钱塘江的气势雄伟无比。岷山的水源丰富,一路向东奔流,极为豪放。
江流穿过吴淞江,烟波浩渺,视野开阔。
希望你的文笔如归航般,高飞在九天之上。
注释
怒风:狂风。驾:驾驭。
海潮:海浪。
钱塘:钱塘江。
天下壮:非常壮观。
岷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山脉。
浚源:疏通源头。
委:水流。
东下:向东流。
极:非常。
奔放:豪放不羁。
横:穿过。
吴淞江: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
烟波:雾气和波纹。
渺:广阔无垠。
四望:四处眺望。
归欤:归航或回归。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笔:文笔。
偃蹇:高耸或傲慢。
九霄:九重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时的豪迈情怀。
"怒风驾海潮,钱塘天下壮。" 这两句以气势磅磅的语调开始,描绘了一场狂风巨浪,直冲云霄,钱塘江潮汹涌澎湃,显示出一种力量与规模上的惊人壮观。
接下来,"岷山浚源委,东下极奔放。" 这两句则转向了岷山的源头,将水势比作勇猛的战马,从高处倾泻而下,奔腾不息,展现出自然界中力量的无穷。
"中横吴淞江,烟波渺四望。" 这两句写景,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江中的情形,江水纵横,烟波迷离,让人对四周的景色感到迷茫和渺远,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最后,"归欤太史笔,偃蹇九霄上。" 这两句则是诗人借古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朋友能像太史那样留下伟大的文字,甚至超越天界,达到最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夸张,以及借用古代文化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同时,这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