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已过竹西远,我来无复珠帘捲
出处:《扬州纪游》
清 · 洪繻
扬州风景名古今,我渡大江随处寻。
二十四桥无可问,虹桥烟月尚沉沉。
剪风横渡大江水,又渡瓜洲四十里。
侧看文峰宝塔湾,兼行淮浦伊娄市。
乘舟直向广陵城,胜概淮东居上程。
蘼芜城北隋堤草,冷落城中玉观琼。
隋炀已渺雷塘路,史公尚见梅花墓。
小金山傍瘦西湖,湖心寺对湖边渡。
蜀冈蜀井邵伯阡,风流尚在欧苏先。
三分明月二分柳,第一平山第五泉。
我行已过竹西远,我来无复珠帘捲。
青楼早绝扬州梦,迷楼不见隋家苑。
淮南江北接邗沟,城东一水入真州。
夫差阿◆豪华歇,祇有杨花逐水流。
离宫别馆居何许,邗江亦失芙蓉渚。
萤火已非古昔光,鸡声漫说陈隋语。
二十四桥无可问,虹桥烟月尚沉沉。
剪风横渡大江水,又渡瓜洲四十里。
侧看文峰宝塔湾,兼行淮浦伊娄市。
乘舟直向广陵城,胜概淮东居上程。
蘼芜城北隋堤草,冷落城中玉观琼。
隋炀已渺雷塘路,史公尚见梅花墓。
小金山傍瘦西湖,湖心寺对湖边渡。
蜀冈蜀井邵伯阡,风流尚在欧苏先。
三分明月二分柳,第一平山第五泉。
我行已过竹西远,我来无复珠帘捲。
青楼早绝扬州梦,迷楼不见隋家苑。
淮南江北接邗沟,城东一水入真州。
夫差阿◆豪华歇,祇有杨花逐水流。
离宫别馆居何许,邗江亦失芙蓉渚。
萤火已非古昔光,鸡声漫说陈隋语。
鉴赏
此诗《扬州纪游》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历史变迁。开篇“扬州风景名古今”,点出扬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地位。诗人渡过大江,遍寻扬州美景,二十四桥虽不可问,但虹桥烟月犹存,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接着,“剪风横渡大江水”至“乘舟直向广陵城”,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从文峰宝塔到淮浦伊娄市,再到广陵城,展现了扬州的繁荣与文化底蕴。
“蘼芜城北隋堤草,冷落城中玉观琼”两句,通过对比隋代与当代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隋炀帝的遗迹已成过往,只有梅花墓尚存,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小金山傍瘦西湖,湖心寺对湖边渡”描绘了扬州的自然风光,小金山与瘦西湖相映成趣,湖心寺则成为一处静谧的景致。接下来,“蜀冈蜀井邵伯阡,风流尚在欧苏先”赞颂了扬州的文化底蕴,提及欧阳修、苏轼等文化巨匠,彰显了扬州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分明月二分柳,第一平山第五泉”两句,以明月、柳树、平山、泉水等自然元素,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含了对扬州独特魅力的赞美。
最后,“我行已过竹西远,我来无复珠帘捲”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深切情感,虽然扬州的繁华不再,但其历史与文化的印记依然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青楼早绝扬州梦,迷楼不见隋家苑”则进一步抒发了对扬州往昔繁华与今日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风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扬州深厚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