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连县市寂无哗,先哲遗踪更可嘉
出处:《谒馀干东山书院》
明 · 黄仲昭
山连县市寂无哗,先哲遗踪更可嘉。
鸟外风帆来客舫,云边烟树见人家。
圣经浑灏从来正,俗学纷纭却自邪。
安得紫阳长不死,挥毫重为黜浮华。
鸟外风帆来客舫,云边烟树见人家。
圣经浑灏从来正,俗学纷纭却自邪。
安得紫阳长不死,挥毫重为黜浮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余干东山书院的氛围与历史韵味。首句“山连县市寂无哗”,以山与县城的连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感,暗示了书院所在之地的清幽与脱俗。接着,“先哲遗踪更可嘉”一句,表达了对过往智者的敬仰与怀念,强调了书院作为传承知识与智慧的圣地之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鸟外风帆来客舫,云边烟树见人家”,运用生动的自然景物,如飞翔的鸟、远处的风帆、缭绕的云雾和隐约可见的人家,构建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既展现了书院周边环境的美丽,也暗示了书院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圣经浑灏从来正,俗学纷纭却自邪”两句,将书院的教育理念与社会上流行的世俗学说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书院教育的正统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对社会上杂乱无章的学风提出了批评。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学术精神的坚守。
最后,“安得紫阳长不死,挥毫重为黜浮华”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长久保持书院精神,远离浮华,追求真知的渴望。这里的“紫阳”可能指的是朱熹,即“紫阳先生”,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书院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设想,作者寄托了对于理想教育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余干东山书院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文化与道德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于理想教育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