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出处:《七月二十三日闻城南火午至夜半怀归》
宋末元初 · 方回
月近参旗欲下弦,倚楼半夜独看天。
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汹汹火惊何不去,嗷嗷籴贵更堪怜。
汉庭使者求民瘼,汲黯应须识后先。
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汹汹火惊何不去,嗷嗷籴贵更堪怜。
汉庭使者求民瘼,汲黯应须识后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月:月亮。参旗: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代表星象。
弦:月亮的弧度,这里指下弦月。
倚楼:靠着楼栏杆。
故园:故乡。
朝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汹汹:形容社会动荡不安。
火惊:比喻社会动乱。
嗷嗷:形容物价上涨时人们的声音。
籴贵:粮价昂贵。
汉庭:汉代朝廷,这里泛指朝廷。
使者:朝廷派遣的使者。
民瘼:人民的疾苦。
汲黯:西汉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翻译
月亮接近参宿星的位置,即将落下西弦,我独自倚在楼上,仰望夜空。家乡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梦中,离开朝廷穿的官服已有七年未着。
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熊熊大火,令人忧虑为何无法平息,粮价飞涨让人更加可怜。
朝廷的使者应当关注民间疾苦,就像汲黯那样,先忧后乐,体察百姓的困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热夏之夜,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诗中通过月亮、旗帜和弓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静谧的氛围。倚楼半夜独自赏析星空,是诗人孤寂心境的写照。而故园入梦,千日不见,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时光流逝的无常感受。
朝服离身七年,说明诗人已经长时间离开朝廷,或许是由于战乱、仕途坎坷或个人遭遇而导致的状态。这种情形常见于历史变革之际,如同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相呼应。
后半首诗转向现实困扰,汹汹火惊未去,籴贵更堪怜,是对当时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描写。汉庭使者求民瘼,则是对朝廷不顾民众疾苦,只知征敛的批评。而最后“汲黯应须识后先”一句,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有人能洞察时事变化,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以便为解决当前危机找到出路。
整首诗通过对夜空、故乡和现实的描绘,以及对于朝政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怀与社会关注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