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出处:《题长安赵氏园》
宋 · 晁说之
长安池馆郁峥嵘,此地偏多客子情。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
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
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安:指唐朝都城,今西安。峥嵘: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
客子:旅人,指在外做官或游学的人。
寒藤:秋季的藤蔓。
石瘦:石头因藤蔓攀附而显得更加突兀。
熟果落池:熟透的果实掉落的声音。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可能有文化象征意义。
先德:前辈的道德典范。
戎夏声:边疆或军中的号角声,象征威严和历史。
感时:因感触时事。
汉公卿:汉代的高官。
翻译
长安的亭台楼阁繁盛壮丽,这里尤其充满旅人的情感。秋末寒凉的藤蔓攀附在石头上显得清瘦,深夜熟透的果实落下,池水为之震动。
年轻的后辈懂得欣赏南山的意趣,前辈们的高尚如同边疆的号角声。
感慨时事,暂时增添了几丝白发,南山曾见证过汉代公卿的风采。
鉴赏
这首宋诗《题长安赵氏园》是晁说之所作,描绘了长安赵氏园林的独特风貌和其中蕴含的情感。首句“长安池馆郁峥嵘”,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长安城内园林建筑的壮观与繁华,体现了诗人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敬仰。次句“此地偏多客子情”,点出园中游人如织,寄寓了诗人对客居他乡者的同情感怀。
接下来两句“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寒藤攀附着瘦石,熟透的果实深夜落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寓言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一句,诗人赞赏年轻人能领悟自然的趣味,同时提及先人的高尚品德如同夏日般热烈,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赞美和对后辈的期许。
最后,“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诗人感慨时光荏苒,自己因时代变迁而添了几丝白发,但依然怀念在长安见到的那些显赫人物,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远,既展示了长安园林的风物,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历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