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欤俾宿留,再和归来辞
太学三十年,不作举子语。
晚当拜特恩,青衫送还官。
开口论世事,有舌不可扪。
吾皇开寿域,汪濊泽万国。
勉公俯而就,如女有正色。
翻然感际会,千载今一时。
谁欤俾宿留,再和归来辞。
渊明归有田,公归徒四壁。
姑奉祝融祠,胜煮南山石。
公乎未得第,我辈惭登科。
空飧了无补,奈此归来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吾乡:故乡。说:谈论。
三宋:三位宋姓杰出人物。
伯:其中一位。
抱:怀有。
奇伟:非凡才情壮志。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三十年:长时间。
举子语:应试者口吻。
晚:晚年。
拜特恩:特殊恩典。
青衫:官员服饰。
论:讨论。
世事:世间事务。
扪:触及。
吾皇:我们的君主。
寿域:长寿盛世。
汪濊泽:广布恩泽。
勉公:希望你。
俯而就:接受职位。
正色:贞洁。
感际会:命运交汇。
千载:千年。
一时:时刻。
俾:使。
宿留:暂时停留。
再和:再次写下。
渊明:陶渊明。
归有田:归隐田园。
徒四壁:只有四面墙。
姑:暂且。
奉祝融祠:敬奉祝融神祠。
南山石:南山之石。
未得第:尚未高中。
惭登科:深感惭愧。
空飧:空有佳肴。
无补:无益。
翻译
我的故乡谈论三位宋姓杰出人物,其中一位抱持着非凡的才情与壮志。他在太学苦读三十年,从未流露出应试者的口吻。
晚年他有望获得特别恩典,穿着青衫辞官归去。
他敢于公开讨论世间事务,言辞犀利无人能及。
我们的君主开启长寿盛世,恩泽惠及万邦。
希望你能接受这个职位,如同女子保持贞洁。
突然间感到命运的交汇,千年一遇的时刻来临。
是谁让你暂时停留,写下这首告别诗篇。
陶渊明归隐有田园,你却只有四面墙壁。
暂且去敬奉祝融神祠,胜过煮食南山之石。
你尚未高中,我们这些考中者深感惭愧。
空有佳肴却无益于事,面对归途又能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许及之所作,名为《跋宋朝老再和陶渊明归去来辞》。通过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唐代诗人陶渊明的崇敬,以及对友人宋朝老(即宋庠)的惜别之情。
首句“吾乡说三宋,伯也抱奇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宋氏家族的自豪之情,其中提到的“三宋”可能指的是宋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紧接着,“太学三十年,不作举子语”显示了宋朝老在太学(国家最高学府)中三十年的沉潜与不慕虚名。
“晚当拜特恩,青衫送还官”则透露出宋朝老对待遇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归还官职、淡泊明志的一面。下一句“开口论世事,有舌不可扪”则形象地描绘了宋朝老谈论时事时的才华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吾皇开寿域,汪濊泽万国”表达了对帝王及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勉公俯而就,如女有正色”则是诗人对宋朝老恳切的劝告和赞美,希望他能接受这番美好的祝福。
“翻然感际会,千载今一时”表达了诗人在此刻与宋朝老共同的情感交流,以及这种难得的美好时光是历经千年才有的。紧接着,“谁欤俾宿留,再和归来辞”则显露出诗人的惜别之情,希望友人不要久留,而是要再次相聚。
“渊明归有田,公归徒四壁”一句中,通过对陶渊明的引用,强调了宋朝老归隐田园与陶渊明精神上的共鸣。最后,“姑奉祝融祠,胜煮南山石”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古代神话中的祝融一样,被人们所祭祀。
整首诗通过对宋朝老的赞美和惜别,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追慕,展现了作者许及之深厚的情感与高雅的文学功底。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致敬,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