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池贮流水,画地通沟塍
出处:《署斋卉物诗》
清 · 张纶英
堂西馀隙地,白骨掩榛荆。
开池贮流水,画地通沟塍。
闭门学农圃,寄意怀躬耕。
惜哉泉石志,羁绁伤簪缨。
名山无静境,波涛方沸腾。
一村得巢柯,聊慰达士情。
不见中泽鸿,铩羽徒哀鸣。
开池贮流水,画地通沟塍。
闭门学农圃,寄意怀躬耕。
惜哉泉石志,羁绁伤簪缨。
名山无静境,波涛方沸腾。
一村得巢柯,聊慰达士情。
不见中泽鸿,铩羽徒哀鸣。
鉴赏
这首清代张纶英的《署斋卉物诗(其二)》描绘了作者在书房之余,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慨。首句“堂西馀隙地”展现了书房周围尚有空地,而“白骨掩榛荆”则隐含着对荒芜景象的感叹,可能暗指世事变迁或人事凋零。
“开池贮流水,画地通沟塍”两句,通过具体的农业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理想,希望能借此暂时忘却尘世烦恼。“闭门学农圃,寄意怀躬耕”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回归自然、躬身劳作的愿望。
然而,“惜哉泉石志,羁绁伤簪缨”又流露出诗人对仕途束缚的无奈与惋惜,暗示了他虽然向往田园,但身不由己的现实。接下来,“名山无静境,波涛方沸腾”以山水的动态比喻世事的纷扰,表明即使身处名山也无法逃避现实的喧嚣。
最后,“一村得巢柯,聊慰达士情”表达了找到片刻安宁的满足,以及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期待。结尾“不见中泽鸿,铩羽徒哀鸣”则借中泽鸿鸟的失意形象,寄托了自己不得志的哀叹,寓言自己如同鸿雁般困顿,只能徒然哀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仕途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