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出处:《汛地兵》
清 · 洪繻
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
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
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
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
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
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
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
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
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
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
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
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
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
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
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
鉴赏
这首诗《汛地兵》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对士兵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对比和讽刺,揭示了当时军队存在的问题。
首句“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以犛牛比喻庞大的军队,却无法对付小规模的敌人,暗示军队实力与效能不成正比。接着“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进一步强调,即使拥有众多的士兵,但若无能,也只是浪费资源。这二句通过动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军队效能的质疑。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指出平时对士兵的培养和训练,但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士兵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接下来“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描述了士兵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职责,但讽刺的是,他们并未真正履行守卫的职责。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批评了士兵们只顾个人安危,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接着“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指出平时就心存畏惧,更不用说在关键时刻了。最后“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描绘了士兵在面对实际威胁时的无能和失职,将他们比作沉睡的守卫,形象地讽刺了他们的怠惰和无能。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讽刺了士兵在行动时的迟疑和混乱,以及战术上的失误。“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则将士兵自比为弱小的狐狸和兔子,不敢对抗强大的敌人,进一步揭露了军队的软弱无力。“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讽刺,即人们对于国家的强盛或衰败都无从知晓。“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则以夸张的手法,预示着即使在和平时期,这些士兵也只会成为市井中的闹剧,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深刻揭示了清代军队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