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黄尘千万丈,一点不到山林边
出处:《题秋暮山行图》
金末元初 · 段成己
乱山嵂崒争清妍,寒林寂历相绵联。
人閒黄尘千万丈,一点不到山林边。
秋光淡薄秋气爽,浮云积翠何葱芊。
高风凄其脱木叶,向来面目仍增娟。
江流一曲抱山麓,孤舟斜日栖江湍。
行人何适来,负担腰膂?。
荦确石头路,蹇驴鞭不前。
人家前涂渺何许,望之不及忧悁悁。
问公何从得此本,笔势髣髴营丘传。
我本山中人,见之心惘然。
崁■历落真可笑,对画题诗思昔年。
人閒黄尘千万丈,一点不到山林边。
秋光淡薄秋气爽,浮云积翠何葱芊。
高风凄其脱木叶,向来面目仍增娟。
江流一曲抱山麓,孤舟斜日栖江湍。
行人何适来,负担腰膂?。
荦确石头路,蹇驴鞭不前。
人家前涂渺何许,望之不及忧悁悁。
问公何从得此本,笔势髣髴营丘传。
我本山中人,见之心惘然。
崁■历落真可笑,对画题诗思昔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壮美,以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艰辛与孤独。
首句“乱山嵂崒争清妍”描绘了群山起伏,竞相展现其清丽之美。接着,“寒林寂历相绵联”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与连绵,给人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感觉。诗人巧妙地将“黄尘”与“山林”对比,突出了山林的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秋光淡薄秋气爽,浮云积翠何葱芊”两句,通过秋光的淡薄与秋气的清爽,以及浮云的翠绿与葱郁,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生机。高风过处,树木脱叶,但山林的面貌依然增添了几分娟秀,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江流一曲抱山麓,孤舟斜日栖江湍”描绘了江水环绕山脚,孤舟在夕阳下静静停泊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行人的孤独与寂寞。诗人通过“行人何适来,负担腰膂?”的疑问,表达了对行旅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荦确石头路,蹇驴鞭不前”描述了崎岖的山路和缓慢前行的驴子,形象地表现了山行的艰难。而“人家前涂渺何许,望之不及忧悁悁”则表达了对前方未知道路的忧虑与期待。
最后,“问公何从得此本,笔势髣髴营丘传。我本山中人,见之心惘然。嵌■历落真可笑,对画题诗思昔年。”诗人询问画作的来源,并表达了对画中景象的感慨。他自称为山中人,见到这幅画后内心感到不安,似乎在回忆往昔的岁月。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