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于公高汉室,名同小陆起华亭
出处:《寿李司理》
明 · 徐熥
曾将词赋冠明廷,断狱年来动引经。
德比于公高汉室,名同小陆起华亭。
寿筵犹献长生缕,海国争看执法星。
何必西岩采三秀,郡斋瑶草自青青。
德比于公高汉室,名同小陆起华亭。
寿筵犹献长生缕,海国争看执法星。
何必西岩采三秀,郡斋瑶草自青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为寿李司理所作,通过描绘李司理的德行与名声,以及对其长寿和执法公正的赞美,展现了对李司理的崇高敬意。
首句“曾将词赋冠明廷”,赞扬李司理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的作品曾在明代宫廷中独领风骚。接着,“断狱年来动引经”则转而描述李司理在司法领域的杰出表现,他处理案件时引经据典,公正无私。
“德比于公高汉室,名同小陆起华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李司理的高尚品德和显著声望,将他与历史上的公正官员如包拯相提并论,并与小陆(可能指小陆羽,唐代茶文化的重要人物)在华亭的影响力相比,暗示李司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样深远。
“寿筵犹献长生缕,海国争看执法星”表达了对李司理长寿和公正执法的祝愿与赞赏。寿筵上人们献上象征长寿的长生缕,而海国之人争相仰望代表公正的执法之星,以此表达对李司理的尊敬与崇拜。
最后,“何必西岩采三秀,郡斋瑶草自青青”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李司理的内在美德,无需刻意寻找或追求,就如同郡斋中的瑶草自然生长一般,展现出李司理品德的纯净与自然流露。这不仅是对李司理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颂扬。